什么是保護性耕作?
發(fā)布時間:2018/05/04 點擊數(shù):888
保護性耕作是相對于傳統(tǒng)翻耕的一種新型耕作技術。它的定義是:“用大量秸稈殘茬覆蓋地表,將耕作減少到只要能保證種子發(fā)芽即可,并主要用農(nóng)藥來控制雜草和病蟲害的一種耕作技術”。由于它有利于保水保土、所以稱為保護性耕作。
針對保護性耕作的基本要點,也可以用4句話來概括:秸稈覆蓋、免耕播種、以松代翻、化學除草。
保護什么?保土、保水
保土:減少對土壤的碾壓、破壞、減少土壤流失。
保水:建立地下蓄水庫,積自然水,合理利用地下水
保護性耕作目的:
給作物生長提供一個有利的環(huán)境條件,同時,將風、水造成土壤侵蝕降到******。保護土壤,保護土壤水分,節(jié)省能源和勞動力,節(jié)省設備投資。
保護性耕作抗災措施:
用農(nóng)作物殘余物或生長著的植物保護土壤表層
提高地表粗糙程度
提高土壤滲透性
保護性耕作的核心:
是少攪動土壤、莖稈覆蓋地表,對土壤和水分進行管理。